在线投稿
新闻动态 科研课题申报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资讯

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变革与思考

编辑:小编  |  浏览次数:次  |  发布日期:2022-09-15 21:18

《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变革与思考》

雷振海

(7月29日,“2021新时代科学素养创新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暨创建青少年科学素养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浙江·金华)启动仪式”在浙江省兰溪市举办。论坛上,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发表以“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变革与思考”为主题的演讲。)

 

国务院在63号刚刚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而我们恰逢其时的召开了此次论坛,非常应景。

在“十四五”规划布局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的新格局、新阶段、新的时代的重点布局,主要依托的就是科学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了关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总书记提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难以建立宏大的高素质创业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提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我也想对其中提到的几个与教育相关的重点进行简单的解读。

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贯穿育人的全链条,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励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

近年来,我国的国防航空事业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已经在某些领域和美国并跑,甚至领跑。因此,这些发达国家针对中国企业提出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尤其以华为为典型,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和教育是推动国家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前进的两只车轮,经济发展与科技强国的根本皆在教育。第八次新课改时,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知识点与死记硬背教学,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不足的问题发布了第八次新课改纲要。此次新课改纲要变革了教育教学方式,适应了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以教师、学生主导,自主探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今年是新课改的第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从理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在应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不管从学校、社会,还是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2010年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供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所以不管是政府、社会,还是家长,首先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

这些年,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国家都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都明确的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必备的品格与能力,也是世界各国在21世纪最需要的创新能力。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各个学科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其实包含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的,应试教育长期推行后很多弊端逐步显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如果使用工业生产链条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是不符合现在教育发展规律的。应试教育的培养方式就是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学生只要学会了,就能得高分,这其中并没有原创内容,也绝对培养不出诺贝尔获奖者。

国家的强盛在于教育,教育的最核心是科学教育。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为新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新型教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Copyright © 2017~2022 北京培德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京ICP备15047181号-2